越來越多的中年人體檢時提示有頸動脈斑塊。這個看似老年人才有的毛病已經逐漸年輕化。通常發現斑塊,大家會聯想到血管堵塞、腦梗……那么,發現頸動脈斑塊真的有那么可怕嗎?到底要不要治療干預?哪些情況需要特別注意呢?今天,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劉尊敬教授為您詳解頸動脈斑塊帶來的健康問題。
變糊涂還頭暈
要警惕頸動脈狹窄
在說頸動脈斑塊前,我們先了解一下頸動脈的位置。 頸動脈,顧名思義,就是位于頸部位置的動脈。在脖子的側面,左右各有一支頸動脈的主干(頸總動脈),再繼續從頸部上行至頭部,分為頸內動脈和頸外動脈。
頸動脈將血液由心臟輸送到頭、面、頸部,是大腦主要供血的血管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為大腦提供新鮮的血液和氧氣,維持大腦正常運轉。說起頸動脈搏動,大家并不陌生,是急救時重要的判斷依據。
在神經內科門診,每天都會遇到不少拿著提示有“頸動脈斑塊”檢查單的患者。大家往往會問醫生:
這個是不是很嚴重,一旦堵了,我就會腦梗吧?
我姥姥就是大面積腦梗去世的,我會不會……?
我記憶力越來越差,是不是跟它有關?
我經常頭暈頭痛,不會是它造成的吧?
這個斑塊,是我的“三高”造成的?
不就是個小斑塊嘛,沒啥大不了的吧?
……
不少體檢查出斑塊的人為此焦慮和擔心。劉尊敬教授提醒:發現頸動脈狹窄不要過度恐慌,但也不能“放任自流”,最好來醫院找專家看病。
特別是家有老人,如果出現了諸如“人老變糊涂”的現象時,比如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剛看了一會就睡著了;常常失眠,記性也大不如前;吃飯常?曜拥舻降厣;眼前經常有一陣陣發黑頭暈……要警惕斑塊造成的頸動脈狹窄。
添堵的斑塊
就是這樣形成的
頸動脈斑塊是指發生在頸動脈的動脈粥樣硬化,好發于頸總動脈分叉處和頸內動脈起始段,多見于中老年人。
要說清動脈粥樣硬化,首先讓我們認識一下——動脈。
動脈,由三層結構構成,包括內膜、中膜和外膜,它負責將心臟內的血液運輸到全身各處,其血氧含量高,為機體組織和臟器供氧。在年輕的時候,動脈的血管彈性是非常好的。
而隨著年齡增長,加之伴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抽煙等不良生活習慣時,通常首先從動脈內膜開始出現病變,脂質的沉積、出血、血栓形成、纖維組織增生及鈣質沉著等,使動脈中層蛻變鈣化,動脈壁出現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癥、增厚變硬,形成斑塊,造成動脈管腔狹窄,這就是動脈粥樣硬化及斑塊形成的大致過程。
劉尊敬教授介紹: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它主要的原因和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抽煙,包括原發性肥胖等等都是有關系的;當然如果一個人他的生活不規律,壓力比較大,也會對斑塊的發生和進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臨床上,也經常見到沒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這些危險因素,但隨著年齡增長出現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患者。
并不是所有斑塊
都會“搞事情”
動脈粥樣硬化是冠心病、腦梗死、外周血管病的常見原因之一。頸動脈存在動脈粥樣硬化,最直接受到影響的就是大腦,一旦發生斑塊破裂、脫落,就可能造成急性腦梗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腦中風,嚴重時可以導致癱瘓甚至死亡,這也是不少頸動脈斑塊患者焦慮的主要原因。
頸動脈斑塊必須干預?有了斑塊,得梗塞的風險就會增加,但并不是有斑塊就一定會發生梗塞。劉尊敬教授解釋道:斑塊和皺紋一樣,是一個正常生理老化現象。大部分斑塊遠期發生腦梗塞的風險是非常低的,當然這個需要專業醫生進行評定,有些是需要必要性的干預。
截至2020年,約有2億中國成年人有頸動脈斑塊。依據《中國成年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其實大部分頸動脈斑塊無需醫療干預。
發現頸動脈斑塊,臨床最常使用的就是頸動脈超聲技術。如果您在體檢報告中發現這些字眼也不要恐慌,有很多解決的辦法,關鍵是要及時就醫。不管有沒有癥狀,不論血脂高不高,都需要就醫,進行合理的干預。
報告中有這些字眼
說明斑塊不“安分”
頸動脈斑塊離腦梗塞有多遠?通過超聲報告就可判斷。
劉尊敬教授強調,超聲報告如果顯示這個斑塊的回聲不強,或者斑塊發現了血栓,或者描述了纖維帽不完整,這通常提示是一個非常不穩定的斑塊,它產生梗塞事件的概率就會是比較高的。
檢查結果中有“低回聲”、“混合回聲”的字眼,就意味著斑塊屬于不穩定斑塊,導致腦梗塞的風險極高,建議就醫。
那么如果報告中沒有上述字眼呢?劉尊敬教授解釋道:動脈本身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供血。如果動脈里面有了斑塊,檢查報告單上的狹窄率報到50%以上,表明這個斑塊會導致遠端的血流受阻,血流灌注得到下降,就容易產生腦缺血的一個表現——腦血液供應不足,導致頭暈、頭痛、反應遲鈍、神經功能障礙等疾病。
嚴重的腦缺血會造成腦功能不可逆的損傷,比如缺血性腦梗塞,甚至是死亡。專家提示,如果檢查報告中有“血流不通暢”、“狹窄率大于50%”的相關字眼,同樣需要就醫干預。
文/鐘艷宇(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您可能對以下內容感興趣:
核磁共振是利用核磁共振原理的醫學影像技術。對大腦、甲狀腺、肝臟、腎臟、胰臟、子宮、卵巢、前列腺等實質器官、心臟和大血管具有優異的診斷功能。核磁共振成像參數多,掃描速度快,組織分辨率高,圖像清晰。有助于...
“癌癥不是一天得來的,那么為什么會有很多人突然得癌呢?”今早,小琳拋來了這樣的問題。我告訴她,癌癥不比其他的病,發展快的幾個月,慢的十幾二十年,但在此之前,都會有“癌前病變”。&ldqu...
“醫生,我的血常規有問題,會不會是癌癥啊?”老張拿著檢查結果,一臉焦急。老張今天有點頭暈,來到醫院后,醫生讓他做了一個血常規,發現白細胞有點高,他十分擔心。“沒事,說不定你只是發燒,想憑...
人到中年的耿春燕在事業上很成功,但是長久以來晝夜顛倒、飲食不規律,加上常常工作會餐時大量喝酒,導致他腸胃功能受損,經常腸胃不適。...
血糖儀是糖尿病患者最好的保護者,但不能代替醫生;颊邞鶕陨砬闆r,在醫生指導下正確使用血糖儀,認真記錄每次測定結果,并及時聯系醫生。糖尿病患者有必要進行血糖自我監測,通過監測可以了解血糖水平的真實情...
排便是生活中正常的事情,如果每天能正常排便,證明身體處于健康狀態,但有些患者往往不形成糞便,會導致糞便稀疏,大部分排便會粘在廁所上,必須注意,最好及時去醫院體檢,根據不同的實際情況,避免胃腸功能障礙會...
在生活中,如果我們不注意的話,容易患過敏性鼻炎,但是很多人不重視這種病的治療,容易惡化疾病,及時檢查很重要。那么,兒童過敏性鼻炎的跡象是什么?...
一、體檢肝脾腫大,尿色較深,大便由黃轉淡黃,亦可能發白。二、實驗室檢查1、血、尿膽紅素總膽紅素一般低于171μmol/L(10mg/dl)。結合膽紅素與未結合膽紅素增高,結合膽紅素增高較多。早期絮狀濁度試驗變化不明顯...
白細胞降低患者自身抵抗力,容易感染,特別是中性粒細胞小于0.5乘以10^9/L,也被稱為粒細胞缺乏癥,在這種情況下,患者感染的可能性會顯著增加,可出現呼吸系統、泌尿系統、消化系統感染、高燒、體溫難以控制,嚴重患...
排便是生活中正常的事情情,如果每天能正常排便,證明身體處于健康狀態,但有些患者往往大便不形成,會導致大便稀薄,大部分排便后會粘在廁所上,必須注意,最好及時去醫院體檢,根據不同的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治療,...
膽囊息肉的治療方法膽囊息肉是生活中常見的癥狀,也會對患者的消化系統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因此,生活中要注意飲食調理,保持良好的生活規律和作息規律,對膽囊息肉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此外,還可以選擇日常護理、...
首先,甲功五項包括總T3、總T4、游離T3、游離T4,還包括調節甲狀腺激素的調節激素,是由下丘腦垂體分泌的促甲狀腺激素TSH。甲狀腺激素是維持人體代謝的興奮性激素,在機體內甲狀腺激素水平升高時,促甲狀腺激素水平下...
腸癌發展較為緩慢,較長的發展期也給了我們足夠的時間早篩早診早治,只要抓住機會,就能有效降低腸癌的死亡率,實現帶癌生存。...
目前臨床上冠脈造影是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但發現存在胸痛、胸悶等臨床癥狀并且通過其他普通心臟檢查無法判斷疾病,需做冠脈造影來診斷。也因為冠脈的準確性讓很多人在出現胸痛胸悶時會直接選擇冠脈造影,但其實這種...
大家平時會定期體檢嗎?可能部分人認為常規體檢意義不大,根本查不了什么東西,很多時候只是浪費錢。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一篇文章:《我為什么從不體檢,一個醫生如是說》,這篇文章作者表達的觀點主要有:①我們的祖...
近年來因為飲食不當,不良的生活方式讓人的消化系統逐漸出現問題,生活中很多人存在嘔吐、反酸等胃部不適癥狀,在出現這些問題時醫生會建議做胃鏡。一提起胃鏡很多人會想到不適,進而產生恐懼感而排斥。也因此在為了...
俗話說得好,人的恐懼常常來自于未知,說起胃鏡檢查很多人會想象一根軟管插入喉嚨時的情境,讓自己產生抵抗情緒。但有些因為疾病需要而無法拒絕只能乖乖進行,在檢查前醫生會要求患者喝下一瓶口服液。很多患者疑惑這...
每年單位組織體檢,不少同事都自愿放棄檢査大便常規。究其原因, 除了樣本當時不容易采集外,最主要的問題是多數人對便常規檢査不重視,覺得既尷尬又沒有必要。...